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专栏

绵阳市:创新赋能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发布日期:2021-09-13 10:59来源: 精神文明网作者:党研室管理员阅读次数:字体:[  ]

四川省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14536”总体要求,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努力在机制建设方面大胆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契合基层实际、适合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之路。目前,该市已建成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115个、实践站895个、实践点515个。

坚持“市抓推进、县抓落实”,构建文明实践“同心圆”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守正创新、协同推进。一是高位谋划。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纳入全市改革试点内容,印发《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制度》《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破解难题。充分发挥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联系会议、调研督导等工作机制,统筹整合阵地平台、队伍力量、活动项目等共享资源,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7个县市区成立了正科级的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北川县、江油市在各乡镇建立文明实践办公室。二是高点指导。成立以市委领导牵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指导组,每季度开展1次调研督导和工作调度。在市委宣传部明确了相关科室协同推进的工作职责,在乡镇(街道)设立文明实践指导员,督促各地用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手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聘请专家团队进行规划指导,确保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跑偏、方向正。分三批建成了190个示范所(站),总结推广了游仙区魏城镇实践所、江油市白玉村实践站、平武县报恩寺社区实践站等单位的经验做法。三是高效激励。将推动落实情况纳入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实绩考核、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考核、纳入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压紧压实三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参与机制,市文明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礼遇优待优秀志愿者;涪城区探索建立“红色文明指数积分”等评价体系,北川县开展“十星级”文明实践所(站)的评选。该市现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4661支,常设专兼职工作人员1151名。绵阳电信、绵阳科伦医贸、阿里爱心公益之家等企业和组织,以项目资助、结对共建、技术援助等方式为文明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坚持“共建共享、互融互通”,激发文明实践“新动能”

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实现网上网下互通共享,让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一是大力推进“两个中心”联通融通。将县级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共享,彻底打破物理隔阂和阵地壁垒。开发设计集“理论学习、志愿服务、实践动态、政务办理”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掌上”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需求征集、招募注册、项目发布等活动,增强文明实践的针对性、有效性。游仙区以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和网格员管理平台为依托,搭建“游仙文明实践云”,设置了好好学习、八传八讲、志愿招募等6大板块,全天候满足群众的需求。二是大力推进“互联网+文明实践”。整合智能化阵地,聚合微信公众号、小程序、I绵阳,以及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公共文化在线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等互联网平台资源,拓展网上文明实践阵地,实现文化、科普、就业、健康、法律等服务资源“一键共享”。涪城区构建多平台融合模式,及时向辖区居民、商家推送文明实践活动信息;游仙区、江油市利用互联网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家长成长训练营”“云游党史教育基地”等网络直播活动,点击率超过150万人次,北川县“直播带货”帮助山区群众销售农产品300余万元。三是大力推进“一张网”管理模式。各地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文明实践指挥调度平台,整合各部门、各地区文明实践优势资源,联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构建形成文明实践“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络体系,一网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组织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模式。游仙区新桥镇开发“社会治理调度平台系统”,群众通过扫“二维码”“随手拍”等简便易行的方式,实现各类需求短闭环快响应。江油市在居民聚集区建立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志愿服务站点,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服务圈”,让群众“急难愁盼”“不出圈”“马上办”。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找准文明实践“发力点”

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开展到哪里,群众有什么需求、文明实践就提供什么服务,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一是理论宣讲“实起来”。始终把理论宣讲作为文明实践的重点任务,坚持“紧扣主线,小切口讲好大道理;紧扣阵地,小平台施展大本领;紧扣日常,小人物发挥大能量”,以“微党课”“农民夜校”“百姓故事会”等形式,让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深入人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该市依托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宣讲活动,把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最强一公里”。江油市组织200余名宣讲志愿者,采取“集中讲”“党员说”“文艺演”“云直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理论宣讲变得“既有料又有味”。二是服务群众“沉下去”。依托基层文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基层阵地,整合工、青、妇、文联、驻村工作队等资源力量,聚焦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通过集中服务、站点服务、结对服务、点单配送服务等服务方式,将文明实践延伸到基层、惠及到百姓。涪城区临东社区文明实践站成立了跨体制、跨行业、跨党组织的临东社区商圈“呼叫中心”,全方位提供子女托管、工作午餐、家政服务等内容,被商家“点赞”。三是特色品牌“叫得响”。征集发布了200个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将每月最后一个周末确定为“志愿服务日”,开展志愿服务“四个十佳”评选表彰,政府资金支持购买服务项目,打造了“科技大蓬车”“法治周周行”“羌风新阶层+公益”等一批品牌项目,催生了游仙区“红色货郎”、涪城区“和事佬”、安州区“枣园孃孃”等一批品牌队伍,扩大了文明实践的影响力,领唱了文明实践的主基调。北川县“三堂三队三式”宣讲做法入选中央文明办编印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心沐计划”项目被中央文明办表彰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涂德斌、郭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