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宣教阵地

【市委党研室与绵阳日报社合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红色记忆”专栏】绵阳地方党组织创始人张秀熟——播撒革命火种 点燃信仰之光

发布日期:2021-03-24 09:28来源: 市委党史研究室作者:党研室管理员阅读次数:字体:[  ]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胥江 图片由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张秀熟


张秀熟,绵阳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根据国家、省、市及县的党史资料研究,张秀熟于1927年7月在江油建立了绵阳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中坝省二中支部,并任支部书记。同年8月,张秀熟担任成都特支代理书记、中共成都市委第一任书记和川西特委书记。1928年2月,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常委,5月代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张秀熟对于马列主义在四川的传播和对于四川革命火种形成燎原之势,是功不可没的。

“正是王右木、张秀熟等早期的马列主义思想的传播,绵阳地方党组织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发展过程,领导绵阳人民开展了此起彼伏的工农暴动,秘密公开的军事斗争,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上层下层的统战工作,最后配合解放军夺取了革命的胜利。”江油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胡仁强如是说。


求学

追随王右木汲取新思想力量

“张秀熟少年时代基本都是在平武县生活的。”春暖花开,平武县城,说起张秀熟,市民廖松涛很是热情,“说实话,这些革命先驱,为国家的强大和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太多。”

1895年9月,张秀熟出生在一户素朴而典雅的人家。张秀熟的父亲早年就读于江油匡山书院,考得清末一名增生,从20岁开始,即在家乡设私塾,以此养家糊口,执教58年,78岁去世。张秀熟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勤学善思,积极上进。4岁开始读私塾,13岁进入平武县高等小学堂。17岁考入原龙安府的最高学府——龙郡中学。

“王右木当时在龙郡中学担任教务长,王右木的先进思想触动了少年张秀熟的心灵,打开了他的思维和眼界,二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市委党史研究室宣传科科长王仕春说,“从那时起,张秀熟就追随王右木,接受新思想熏陶。”

1913年王右木回到成都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复课,张秀熟跟随王右木的足迹来到成都读书,插班到成都五世同堂街口的共和大学校中学部。王右木从四川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回到龙郡中学任教时,张秀熟也回到龙郡中学复学。

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王右木到龙郡中学不久,便决心东渡日本探寻富国强民之路。王右木离开之后,张秀熟于1915年从龙郡中学毕业,次年考入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入学后,张秀熟发奋读书。在接触、学习新思想以后,逐步确信只有科学和民主才能救中国。

1919年5月,成都成立了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张秀熟和比他低一年级的袁诗荛被推举为学生联合会理事部正、副理事长。两人因同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共同的人生观,又是同乡,工作上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配合得恰到好处。

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在这次“五四”运动中成为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张秀熟在这次运动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得到了锻炼,积累了斗争经验。


从教

精神火种在师生中传递不熄

“张秀熟后来开始从事教育,将他接触到的新思想,不断传播给学生,传递新思想的火种。”王仕春介绍,张秀熟1920年毕业后回平武县,担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

“他订了《新青年》《新潮》《建设》等报刊,在教师和学生中传阅。尽管身在平武,张秀熟却密切注视北京和成都的动态。”他建立了学生自治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双十节晚上,学校举办“提灯会”,师生自己动手扎好灯笼,整队上街游行。张秀熟在自己扎的灯笼上写上“打倒军阀”“有衣大家穿,有饭大家吃”等口号,其他人一看,也都在自己的灯笼上写上口号,由教师领头高呼,学生齐声呼喊,整个平武县城灯光齐明,热火朝天。

1921年,张秀熟收到张澜先生请他去南充县立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的邀请信。在南充县立中学任教期间,张秀熟与袁诗荛再次联手,担任王右木所创办的《人声报》在南充的特约通讯员和代办员,不仅积极撰写文稿,还在南充进行发行,将进步思想传播到广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当中。

在南充任教一年之后,张秀熟应聘到江油龙绵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当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他组织龙绵师校的学生排演话剧《农民泪》《军人血》,在江油连演数场,深受群众欢迎。


入党

用忠诚担当诠释为民情怀

1925年9月,张秀熟回到成都,在高师附中任教,同时在省立第一师范兼课。

“张秀熟广泛传播新思想已经是在做一个中共党员的事情了。”王仕春根据党史研究成果介绍,1926年3月底的一天晚上,重庆地委委员兼成都特支书记刘愿庵与重庆团地委书记童庸生来找张秀熟。就是这一次,张秀熟听到了盼望了好几年的好事情,“党组织决定发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成都特支又派黄理州代表党组织正式向张秀熟谈话,从此张秀熟就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入党以后,党组织给张秀熟的具体工作是负责成都的学生运动和大学生支部。

经过一番研究和筹划,张秀熟便开始工作。他每半个月都将各大学中的学生党员通知到郊外小茶馆中开会一次,了解情况,安排工作。杨尚昆当时正是高师附中的学生,担任附中团组织的负责人。团员们每周六下午过组织生活,没有合适的地点,张秀熟就将自己的房间提供给他们。四川省第一师范学校的杨朝熙(沙汀)、汤道耕(艾芜)两名学生也常常到这个隐秘的地方过组织生活。


回乡

舌战敌庭正气动天地

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中共成都特支认为江油省立二中创建党组织的条件比较成熟,准备派出适当的人选去创建党的组织。

1927年3月31日,四川军阀刘湘制造了重庆“三三一”惨案,四川各地相继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党、团组织由半公开转入秘密活动。

1927年7月,中共成都特支委派张秀熟与章璞同往省立二中任教,张秀熟任教务主任。同月,张秀熟按照中共成都特支的指示,组建了中共中坝省二中支部,隶属中共成都特支领导,张秀熟任书记。

中共中坝省二中支部是绵阳最早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它的建立标志着绵阳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翻开了绵阳历史的新篇章,为绵阳人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不久,张秀熟接到通知赶到成都,先后担任川西特委书记、代理中共四川临时省委书记。这一时期,四川党组织惨遭破坏,张秀熟恪守党的决议,巩固组织,根据“四川暴动行动大纲”加紧工运、农运工作。

1928年10月1日,由于叛徒出卖,张秀熟和文书李国钧、交通员郑某在四川临时省委机关所在地——重庆七星岗吴师爷巷被捕。

被捕时,张秀熟沉着机智,借机将一个装有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全省70多个特委、中心县委、县委、特支和个别党员通讯名录的火柴盒扔进窗下的一个大污水坑,从而保护了党的机密,让70多个党的组织得以全部脱险,数百名党员得以尽快转移。

张秀熟被捕数日后,国民党四川军阀刘湘部下的第三师师长兼重庆卫戍司令官王陵基(绰号王灵官)在卫戍司令部礼堂公开审讯“重庆共案”,重庆军界、政界头目以及报界、学界旁听者达数百人。张秀熟在公审过程中舌战王灵官,展现他清醒的头脑和过人的机智。

公审后,重庆《新蜀报》很快就以《张秀熟舌战王灵官》,成都《国民公报》也以《重庆共案观审录》为题,发了新闻。一时间,“张秀熟舌战王灵官”的新闻不胫而走,传遍了巴山蜀水。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之后,绵阳人民中的先进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在党的创立时期,一批最先摆脱无政府主义思潮的羁绊,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绵阳籍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革命思想和进行革命活动,江油籍人王右木、盐亭籍人袁诗荛、平武籍人张秀熟便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王仕春说,如果说,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英雄史诗,那么,绵阳地方党组织70多年的斗争、发展史便是其中一首雄壮的乐章!